值得注意的是,虽然我国铝合金材料在产业规模与技术水平上成绩斐然,但是我国现代工业体系建设起步晚、底子薄,追赶发达国家难度较大,相当部分关键基础材料、核心零部件仍不能自给。我国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都是关键基础材料的需求大国,对此类材料数量和种类的需求将持续增加。而高端材料在产业体系中所占比例不高,原始创新偏少、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精深加工技术研发不足。美国铝业公司有3万项专利,与之相对的是中国企业原创性专利少,几百个常用牌号,中国自己研发的却很少,同时产品质量的一致性、均匀性、稳定性不高。大飞机用预拉伸厚板和蒙皮板、乘用车面板等质量稳定性有待提高,部分高端铝板带箔材等仍依赖进口。此外,我国铝合金材料产业粗放式发展的问题严重,产业规模增长虽快,但研制少,“产学研”一体化的技术创新力量薄弱,高校与企业之间无法发挥协同创新优势。所以,逐步推进相关研究和产业向高质量、高创新、高效率发展十分重要。
在汽车领域,我国汽车用铝合金板材仍面临三大问题:①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用铝合金,高端汽车用铝未实现系列化,难以满足汽车公司的个性化需求;②汽车板应用技术研发平台建设不足,在先进成形、异种材料连接、低成本与环保的零部件制造与表面处理方面都需加强研究;③需加强铝合金型材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,建立相应技术创新平台,开发车身结构、电驱系统、电池托盘、副车架、表面处理等相关产品。
在船舶领域,我国船舶用铝合金仍存在两方面的技术瓶颈:一是船舶用铝合金的开发种类偏少,合金综合性能、质量稳定性低于国外同牌号板材;二是铝合金材料的船舶应用技术,主要体现在焊接技术上。我国在搅拌摩擦焊和激光焊方面与国外仍有差距,限制了船舶用铝合金的发展。
在空天领域,我国在空天铝合金的研发和应用方面与发达国家仍有明显差距。我国对新合金的开发处于仿制阶段,研制的合金品种较少;对合金化基础理论研究较少。我国航空材料产品的质量稳定性、成本与进口材料还存在一定差距。
|